文件要求:
落实GPS定位管理工作。
严格签到制度。
及时更新工作情况。
米脂县扶贫办四官员被免后出新规,将监控在岗情况并定期通报;榆林市扶贫办称不涉及侵犯隐私
近日,陕西榆林市米脂县扶贫办4名官员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被免职,昨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榆林市针对扶贫工作再出新措施。据榆林市扶贫办文件称,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工作管理,对全市参与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
将随时抽查驻村干部签到情况
榆林市扶贫办多位工作人员证实,近日,一份署名为“榆林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的文件下发。文件内容为“对全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其中提到,将规范驻村干部签到制度,推进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责任落实。
根据这份文件,记者发现,实现签到,驻村干部需下载手机APP并登录个人账号。
文件要求,各县(区)委组织部、扶贫办尽快录入县级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名单,建立驻村干部账号。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要主动配合GPS定位管理,按操作规程掌握GPS定位管理流程并在规定时间启用。6月30日起,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均要使用手机APP签到。除村上无移动信号,原则上不允许用电脑端签到。
文件中明确,将抽查驻村干部的签到情况。其中提到,市、县两级通过数据平台随时抽查签到情况和监控在岗情况,并定期予以通报。
除了定期签到,文件中还要求驻村干部上传工作日志。工作日志要实时记录帮扶工作情况,上报工作状态,使日常工作有轨迹、有照片、有记录。
定位为确认干部是否驻村
昨日,榆林市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签到将从6月30日开始,签到同时进行定位,主要确认驻村干部是否按照规定驻村,强化对其管理。工作时间进行签到,并不会涉及侵犯隐私。
另据媒体报道,榆林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是半个月前新成立的一个部门,由榆林市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牵头,协调指挥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
此前,榆林市米脂县扶贫办官员被集体免职一事引发关注。根据陕西榆林市监察局官网消息,榆林市米脂县委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石沟镇、龙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体约谈。会后,米脂县扶贫办4名官员同时被免职。
追问
GPS定位管理能否提升扶贫工作?
专家称过于依赖形式可能消磨积极性,不倡导不够人性化手段
对驻村干部实行GPS定位管理,这是榆林市落实“精准扶贫”的新举措。但记者咨询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其均不赞成类似方式,并认为这种方式过于僵化,且不够人性化。
王敬波说,扶贫工作不能用这种方式推动,管理意义可能没有那么大,会出现扶贫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汪玉凯认为,虽然这种方式是加强纪律性的一种手段,但过于依赖形式,可能消磨扶贫干部的积极性。“扶贫工作重要,但不要形式大于内容”。
他们均认为,扶贫工作能否做好,关键要调动扶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王敬波说,要创新工作方式,调动驻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方面,汪玉凯也认为,要从内心调动扶贫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倡导不够人性化的手段。调动积极性后,扶贫干部会想办法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
2011年,媒体曾报道,重庆酉阳县给两百多名领导干部配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以便接受监督。
该事件曾引发广泛关注,专家指出,手机监督官员对防治腐败和提高行政效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技术性手段只是方式,监督官员“8小时之外”的根本在于从制度和法律上实现防治腐败和提高行政效能。此外,手机定位监督官员有侵犯人身自由和隐私权之嫌疑,容易造成公有权力的滥用,必须严格制定规则。
对话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某村驻村干部
有了GPS定位,也应有请假制度
新京报:是否听说将对驻村工作人员实行GPS定位管理?
李明(化名):我们有个驻村干部的QQ群。最近,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在群里发了一个针对“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的PDF文件,但还没有正式实行。
新京报:会不会觉得GPS定位侵犯个人隐私?
李明:GPS就GPS,我如果在村里就不会怕它。不太担心侵犯隐私,都是工作时间使用。
不过,大家的手机内存、质量等各方面参差不齐,不知道能不能满足随时定位签到的要求。还有应该有请假的制度,不能说有了GPS定位之后,就一定要全部时间在村子里面。比如,如果要出去联系项目,或者回单位汇报,应该有请假的制度。
新京报:现在村子里有没有实行签到制度?
李明:这个月的整改反馈意见中明确提出,考勤签到没有配套措施,要完善考勤制度。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我所在的村便根据这个整改意见建立了签到册,要求驻村干部每天签到。
新京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驻村扶贫,觉得驻村扶贫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明:我差不多一年前来到这个村工作,整体感觉是对驻村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比如,原来如果把项目落实了,就不用再到村子里面去。今年在这方面下发了很多整改意见,强制性要求我们必须驻村。
除了必须驻村,还要脱产,这个也是硬性要求。以前,有些工作人员原来单位的事也要做。现在,驻村工作人员不允许接原单位的工作。
新京报:在你看来,驻村是否有必要?
李明:常在村里还是有必要的,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改造村里贫困户的危房,比如墙壁掉皮等,要将这件事落实到贫困户。碰到一些要求尽快落实的工作,甚至要在村里呆一周以上。
驻村以后,当地村民要了解什么政策,都会直接找过来问。
新京报:此前,榆林市米脂县4名官员因“扶贫不力”,被集体免职。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李明:没什么影响,感觉更加严厉了,所以自己得好好干。
背景
米脂扶贫办“一正三副”集体被免职
近日,根据陕西榆林市监察局官网消息,榆林市米脂县委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石沟镇、龙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体约谈。会后,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米脂县扶贫办“一正三副”4名官员同时被免职,其中包括扶贫办主任马会平,副主任刘荣、霍如江和刘中华。
这些问题包括,贫困村马湖峪村退出不达标,贫困率发生率为6.5%,突破了3%的界线。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其中有10户贫困户反映自来水经常10天左右无水,靠挑水维持日常用水。
同时,还有信息采集不精准的问题,将户主信息错登,家庭人口与户口本、家庭实际人口不符。白家沟村贫困户吴正卫,信息采集为吴正雄,其一家三口的身份信息均与实际不符。在重点工作和扶贫政策执行落实方面,截至6月15日,米脂县贫困人口中健康扶贫人口数据尚未清理完成。安置房建设开工慢,搬迁入住率低,个别贫困户安全住房安置方式尚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