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结束 创造开采总量世界纪录:今天,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海上作业全面完成,承担本次试采工作的平台“蓝鲸1号”将于近日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圆满结束。
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工程,从今年3月14日“蓝鲸一号”抵达神狐海域开始,共在作业区域工作138天,在此期间内,正式开采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创造了可燃冰开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中国地调局首次可燃冰试采工程组组长谢文卫:实际上我们这个平台到这儿,到今天为止的话,应该是有四个半月了,从我们试采的周期和总的产量来讲,是世界上领先水平。
在完成预定任务之后,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工程组,还对试采井完成了封井等后续工作,并于今天完成最后一批工程组队员撤离。
监测参数显示,此次开采对海水及周边大气等甲烷浓度无异常,环境无污染,同期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我国后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
可燃冰资料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此前报道:
可燃冰成中国王牌: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俄媒称,5月18日中国宣布了一场新革命——碳氢化合物革命。
据《俄罗斯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信息,中国石油专家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采出“可燃冰”。
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丰富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意味着中国在开采“可燃冰”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发“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东南方向285公里处。据悉,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不过,目前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未来会有多远?无疑,中国不会将该计划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