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火柴”破产 资产即将拍卖
历史是惊人的巧合。1912年,河北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在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后而成立,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2012年,经历了百年沉浮的“泊头火柴”最终走到破产资产处置拍卖的门前。整整100年,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泊头火柴”演绎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百年兴衰,更是几代人成长过程中的时代烙印。
“我是1950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从公私合营归属国有后,到这厂里的,经历过泊头火柴最辉煌的时期。”一位退休的老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泊头火柴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厂房扩到了300多亩地,人员最多时达到了2300多人,“那时的泊头火柴厂规模在国内是最大的,即使整个亚洲也是规模最大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在火柴厂上班特别让人羡慕。”
1998年10月27日公司重组,正式成立泊头火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国500家最大化学工业之一。“泊头火柴”被评为全国知名品牌、河北省首批著名商标、享有“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殊荣。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打火机的兴起,火柴厂开始由盛转衰。2006年火柴厂停产,目前已破产并进入资产处置拍卖阶段。面对泊头火柴破产拍卖的现状,一些退休职工既无奈又深感惋惜。“真没想到泊头火柴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很痛心,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据悉泊头火柴原在职员工已经按照相关规定,得到安置和补偿。
两分钱一包的火柴还要省着用
得知泊头火柴破产的消息,年近80岁的赵大爷很是惊讶,他回忆道,“那时候我们村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泊头火柴,大家习惯叫‘洋火儿’,包装很粗糙,一面印着‘泊头’,一面印着‘安全火柴’,经常是一盒火柴还没用完,包装盒上的砂面已经磨平了,划好几次才能划着。”昨日,祖籍沧州的赵大爷回忆说,“那时还是计划经济,两分钱一包,就这还得省着使,过日子离不开火柴,一天三顿饭烧柴火得使,点蜡点油灯得使,人们抽烟斗的时候,尽量不用火柴,找根柴火棍在灶台底下引着,然后点烟抽。现在农村生活也都好了,都改用打火机了,见不着火柴了。”对于赵大爷来说,泊头火柴曾经给那段艰苦的岁月带来光明、温暖还有希望。
拍火柴盒曾是儿时的快乐游戏
对于“70后”小付来说,泊头火柴是小时候带给他和小伙伴们快乐的游戏玩具,以及一个个与火柴有关的谜语。“满屋娃娃,圆圆脑瓜,出门一滑,开朵红花。”“身穿白衣袍,头戴小红帽……”小付不无担心地说,生活中没有火柴了,不知道孩子们还能不能猜出这些谜语的谜底。“估计同龄人小时候都玩过拍火柴盒的游戏,就是把火柴盒印字的两个面剪下来,攒很多张后,叠在一起,放在地上,用手在旁边拍,翻过来几张就赢几张,每个人轮着拍,谁拍过来的最多谁就赢。”已经快40岁的小付对儿时那种单纯的快乐充满怀念,“经常是玩得很旧了也舍不得丢掉,如果谁有带画的火柴盒更是当宝贝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