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韩令原因是什么?8月2日,《首尔经济日报》的报道也让“限韩令”基本落实,报道称中国将从本月开始对韩国明星有以下调控:韩国人气偶像组合禁止在中国活动;韩国偶像不允许开展1万人以上的公演;新规定韩国文化事业公司禁止投资;包括事前制作的相关合作项目禁止。
韩国的对外输出里面:物质方面有三星的手机,现代的汽车,化妆品,服饰什么的。闹大了这些迟早也要限制,并且有些已经在限制。韩国的对外输出还有文化输出也是相比别的国家要优秀的。俗称“韩流” 韩国明星、穿着方式、电影、电视剧、综艺。这些东西基本都是非物质的。并且在被限制之后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且咱们国家的电视剧、欧美电视剧电影可以迅速补充大家的需求。甚至去除韩流对中国年轻人思想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限韩令和萨德事件可能有较大关系
韩国要部署萨德
中方抵制
韩国坚持部署萨德
中韩文化交流暂停
传出"限韩令"(没有正式文件官方也没有说明)
我觉得“限韩令”一是因为这个背景环境,二是韩文化的入侵不利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发展,现在国家不能忽视软实力,就像禁美剧一样
经常看综艺节目可以知道,中国节目的点子好多都买外国版权,缺乏自己的创作
希望自己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强,多多发展属于自己的电影综艺
限韩令的影响
如果限韩令,具体到韩国籍艺人、中韩合拍、韩国公司投产、尤其是购买韩综版权这些问哦,那么这是一个我们自己调整心态、寻找创新道路的一个机遇。就像当初被大国封锁的中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靠自己走出康庄大道。
以综艺为例:
长久以来,我们的综艺依赖购买韩国版权和与韩国团队合作,商人逐利,他们不会管我们国家综艺节目产业的发展,不会管中国综艺业态,不会在乎如何培养中国综艺,甚至曲解了“本土化”的内涵,认为生搬硬套,用人家的游戏环节,用人家的人设而不考虑现实可能性和嘉宾个性特色就能够赢得收视率和点击率。
这是不健康的业态,也是错误的综艺示范。
断了购买韩综版权——邀请韩国团队——照搬韩国套路这一条路,这个行业才能从脑子过热,走向冷静,走向理性思考。
即使是极限挑战,也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也不是每一期节目都是高质量。
断了韩国高人气小鲜肉参演中韩合拍——粉丝经济——票房/收视率这条路,电影市场才有能逐步回归理性的可能,圈钱的神作才能减少一点点,粉丝才有可能回归观众这个最需要尊重和敬畏的身份。
黄致列在韩国节目中回答主持人,在中国的报酬可以想象为韩国的100倍。(只是用来说明我们自己的问题,和韩国明星无关,是我们把钱都花在请别人上面,自己作妖,怪不得别人喜欢来中国)
我特别气愤,特难过——人傻钱多神经病(OK,这句话是我对有些行业人的形容,所有撕架我来担),说的就是中国有些行业人,丢尽了自己的尊严和行业的尊严。
自尊是一种习惯,自卑也是一种习惯,我们的粉丝会说:你看看人家韩粉,中国人真丢人!
我们的行业人会说:韩国小鲜肉人气高,粉丝愿意买账就行。
我们的观众被压抑,动不动就被贴上水军、黑粉的标识。
这正常吗?
韩圈那种尊卑明显,似乎具有宗教意味的氛围,与之相配的是非常严厉的行业标准,非常高高在上的观众,和非常残酷的竞争环境。所以唱歌的就是唱歌,演戏的演不好可能再也不会有片方找你演戏,做综艺的也是系统的培训,几乎所有常驻MC,都是正经科班毕业,都是选拔出来的优胜者,比如刘大神,要基础有基础,要经验有经验,然而他一集RM才多少钱?邓超多少钱?
我们宽容,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呼唤文化交流,呼唤地球村?人家敢抵制朴有天,即使他可能是被设局,而中国的有些粉丝还喊着被陷害,活菩萨万岁。
这就是差异——韩圈的洗脑水平太高,不适合中国大部分中小学生以及部分年龄大但是内心空虚的成年人。
韩流,不是文化交流,是文化单向输出。这本就是利益,而不是什么高尚的东西。
因为我们弱,我们不懂的东西多,我们虚心学习,所以韩国团队的发挥空间很大,
他们能愿意让你中国人掌握做一档综艺的方法技巧吗?
他们会告诉你如何实现本土化和原创结合吗?
他们会告诉你:原创才是王道,内容才是精品吗?
谁,会把最核心的东西告诉你?因为市场,因为商业,因为快捷方便,所以大把花钱请韩国团队,却少有去韩国学习的,甚至有些迷信,好像有韩国团队就会把节目做好。
吃现成的,很轻松,但是没前途,也建立不起一个产业链。
综艺节目,衍生产业链才是最赚钱的,最能转化为经济利益的。
我希望,这个机会,能让行业人冷静下来,思考如何靠自己摸索更适合中国观众观看习惯的综艺节目,如何发掘原创力,如何创造属于我们的BGM,属于我们的综艺字体和字幕方式,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物设定,如何把握节目节奏,发明什么样的游戏环节。
我希望,更多的行业人,把这次限韩令看作自我超越的机会,而不是哭丧着脸喊没有韩国人就不挣钱。
我相信,这是一次行业反省的机会,是逼自己一把,就能再也不依赖韩综版权,实现真正的双向交流,维护中国影视文化行业创造力尊严的机会。(作者:东风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