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茶余饭后,电影院,各种休闲场所都会出现它的身影。今天小编带您聊聊国人的最爱。现在中国早已打开国门,瓜子已飘洋过海,深受全球人民的喜爱,每逢周末各路朋友三两相聚于KTV、茶楼、电影院嗑嗑瓜子聊聊天也是种不错的休闲活动。
国人嗑瓜子的习俗明代已开始流行,清代民国则愈演愈烈,晚清之前主要是磕西瓜子,晚清时期南瓜子开始流行,到了民国葵花籽作为异军则快速突起开来,最终形成“三国”鼎力的局面。文学作品往往基于现实,《红楼梦》中就出现黛玉嗑瓜子的场景。
国人对饮食多有过精的要求,讲究色香味,而对于瓜子的喜食,可能是从节俭的角度出发吧,而后则逐渐演化为一种习俗。
嗑瓜子的习惯在北方可能更能多见,客观上因为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间农民在家无事可做,嗑瓜子聊天消磨时间,俗称“猫冬”,史诗记载“乾隆帝在新年之际开设买卖街,各种店面都有,其中就包括有卖瓜子的”可见瓜子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民国时期,丰子恺先生用大篇幅记录了中国嗑瓜子的习俗,他认为国人嗑瓜子的技术最先进、最发达“在酒席上、茶座上我看见了无数的嗑瓜子圣手,我国的小孩都学会了嗑瓜子的技巧“
当代作家权延赤的纪实文学《餐桌旁的领袖们》还提到“毛泽东喜欢吃黑瓜子(西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高岗是不管黑的白的,能吃的就往嘴里放……天天夜里开会,毛泽东(瓜子皮)建一座‘宝塔山’,刘少奇堆成‘蒙古包’,高岗有时一簸箕都装不下,要分两次装”。
所以,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平常小老百姓,男女老少都喜食瓜子。
哈哈,猴哥捉妖的间隙也来上一把瓜子。早些年,中国最流行的是西瓜子,西瓜品种众多,再加上引入后数百年的自然选择导致的品种分化。从元代开始,各地方志所记载的西瓜品种达50余种,不单有今天我们以食用瓜瓤为主的西瓜,还有专门以食用瓜子为主的西瓜。后者又称瓜子西瓜,栽培都很多,在不同地区称呼也不同,有打瓜、籽瓜、子瓜、瓜子瓜等。
1839年法国传教士古伯察的中国之旅对瓜子进行了特别的记录”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因而西瓜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地方,丰收时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有的时候,大量的西瓜被运到繁忙的马路边免费送给过往的行人,条件是吃完了把瓜子给主人留下……西瓜子对于中华帝国3亿人口来说,真可谓一种廉价的宝贝。嗑瓜子在18省中属于一种日常消费,看着这些人在用餐之前把嗑瓜子当成开胃之需,确实是一道耐人寻味的景致……假如有一群朋友聚在一起饮茶喝酒,桌上肯定会有西瓜子作伴。人们出差途中要嗑瓜子,儿童或是手艺人只要口袋里有几个铜板,就会拿出来买这种美味食品。无论是在大街旁,还是在小道边,到处都可以买到。你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西瓜子。在大清帝国各个地方,这种消费形式确是一种不可思议、超乎想象之事。有的时候,你会看见河山行驶着满载这种心爱货品的平底木船,说句实话,这时你可能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王国。”
现在中国早已打开国门,瓜子已飘洋过海,深受全球人民的喜爱,每逢周末各路朋友三两相聚于KTV、茶楼、电影院嗑嗑瓜子聊聊天也是种不错的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