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乘客在北京南站准备乘坐G13次“复兴号”列车。 9月21日9时整,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瞬间提速。历经4小时28分的飞驰,抵达上海虹桥站。其疾如风!一路上,“复兴号”最高时速达到355公里。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美、欧、日、俄的很多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此事。有海外媒体认为,“复兴号”跑出最高商业运营速度,是全球高铁里程碑。业界专家认为,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复兴号时代”的到来,中国先进列车“出海”的大门已经打开。
新华社记者在位于长春的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采访时看到,排列着数十辆新下线高铁列车的厂房内,角落里展示着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用数控设备与金属材料加工后的作品。其中最多的是汉字“梦”。几位年轻人说,中国“铁路人”心中,都怀揣着“领跑”世界的“出海梦”。
在南方工业重镇湖南株洲,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从新中国成立前只能修造进口蒸汽机车,到如今为全球客户提供包括磁悬浮列车在内的各种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中车株机所经历的跨越,是中国列车制造业“蝶变”的缩影。
在中车先进轨道交通研发与制造机构及其在海外并购或投资的公司里,最近中外员工讨论的热门话题是如何建设“受人尊敬的国际化企业”。中车旗下很多企业,都掀起学习掌握一门外语的热潮,目的是“让世界听懂我们的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说,我国高铁上个世纪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起源于欧洲,全球高端市场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所垄断。如今,这一局面正被改变,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已经实现对欧洲、美国等地的出口。
中国高铁“出海”,虽然还面临一些障碍——有人不愿购买中国高铁;中国标准尚未进入国际铁路标准体系核心;支持“出海”的金融方案尚缺乏足够竞争力等。但采访中很多业内专家综合分析认为,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因为我们的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表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拥有几乎所有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约为国外的一半,而施工效率是外国一倍以上。
有业界人士透露,中国高铁积累了应对复杂多样环境的经验,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各个等级,拥有适应高寒、高温、高原等环境的各类车型,能很好地满足世界范围内的不同需求。在轮轨领域,中国在时速400公里列车方面具有优势,还有向更高时速拓展的实力;而在400公里时速以上,还有潜力更大的磁悬浮技术体系,能够突破现有轮轨列车在安全性、舒适性、性价比、经济性等方面很多局限。
另据了解,中国中车正在研制的智慧列车,能够实现自驾驶、自决策、自控制、自恢复。包括智慧列车在内的智能立体交通网络,集地上、地下于一身,涵盖高铁、城际列车、地铁、公交车辆,共享的交通能实现“端对端”的准时运输。
目前,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已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和俄罗斯高铁等一批重点项目在努力推进,中国列车在提供系列产品同步服务,“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
业界专家认为,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复兴号”的到来,中国先进列车“出海”的大门已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