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奶奶:气球奶奶最美中国人!气球奶奶孙玉兰感人事迹


央视《朝闻天下》关注郑州气球奶奶

央视《朝闻天下》关注郑州气球奶奶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7月26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报道郑州红人“气球奶奶”,并给其高度评价,赞其最美中国人。

  87岁的周口人孙玉兰经常在郑州经三路附近卖气球,2008年底,本地媒体和网友开始强势关注人称“气球奶奶”的孙玉兰,并在绿城郑州传递关于她的感动和爱心。

  《朝闻天下》节目信息显示,明日,该栏目将继续关注气球奶奶孙玉兰,并将重点讲述她和网友的故事。

  83岁的老人在郑州路边卖气球,拒绝施舍

  26岁的女孩将老人的事传至网络,感动网友

  一个83岁的老奶奶在郑州路边卖气球,拒绝施舍,一位过路女孩深受感动,将此事传至网络。众多郑州网友“看后欲哭”,敬称老人为“气球奶奶”,纷纷表示要买老奶奶的气球,帮她完成三个心愿。在这个逐渐冷起来的冬季,围绕于“气球奶奶”的人间温情迅速蔓延整个城市……

  晚报记者 牛亚皓

  拒绝乞讨

  有人劝她去要饭,说来钱快,她坚决不肯,觉得会坏了名誉

  12月2日晚8时,郑州经三路流光溢彩。一家大型超市边,一名老汉晃着瓷缸,里面乞讨来的一枚硬币,叮叮当当响。一个女孩擦身而过,摇着腰肢向东拐,匆匆消失在枣庄门前喧闹的人群中。大门右侧冰凉的石墩上坐着一位老奶奶,双手紧握一把绳子,绳上拴着一团可爱的氢气球。

  卖气球的这位老奶奶头戴线帽,满脸皱纹,双手粗糙,穿得很厚,小脚边还摆着一块粗布,布上齐整整放着几双自制小鞋,鞋底走针细密,鞋面花纹是龙凤呈祥。

  从晚上8时到10时,这些小鞋无人问津,气球卖出一个。天渐寒,人渐稀,老奶奶独坐石墩,身子抖了一下。

  老奶奶今年83岁高龄,叫孙玉兰,就租住在枣庄民房内。家在商丘市柘城县洪恩乡中杨村,娘家在周口市鹿邑县贾滩乡孙新楼村。2006年刚过完年,她来到郑州,一开始以拾破烂为生,因她腿脚慢,赚钱难。有过往老乡给她出了个主意,“你年龄一大把了,还是学着别人去乞讨吧,来钱快”。

  孙玉兰当时很生气地回答:“我强(倔强)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去要饭?这坏我的名誉,我不干。”

  拒绝施舍

  有路人给她钱,她坚决不收,有人买了气球又还给她,她硬塞过去

  此后不久,在广州卖气球的外甥来郑,建议孙玉兰也卖气球。于是她从郑州火车站附近的批发市场买来了氢气球,就近在枣庄大门、对面的超市前卖。每逢周末,也到动物园门口去卖。这些氢气球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绘有奥特曼、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

  很多枣庄附近的常住户、商贩、看车人、上班族,都已熟悉这样一位被氢气球包围着的老人。也租住在枣庄的大婶齐玉贤心疼地说:“她80多岁的人了,不管多冷的天都出来卖,可怜人。”超市前一位看车的师傅说:“天天见她,白天8时多就出来了,晚上很晚了还在那儿坐着。”枣庄对面的大楼里,一位公司职员则回忆:“夏天很热时,我躲在空调房里都不想出来,却常看见她站在太阳底下。”

  很多人同情她。郑州城管严查市容的时候不收她的摊儿,对她说:“你躲到车屁股后面吧。”她说:“那我躲后面,气球还是飘出来。”城管队员就一笑了之。有不少过路者见她年老,施舍她钱,她坚决不收。有人买了气球又将气球还给她,她将气球硬塞过去。

  相依为命

  与大儿子和小孙女租住在一起,平日吃的用的,多是捡破烂捡来的

  在郑州的这三年,孙玉兰和孙女相依为命住在一起。

  她们租住的房子在枣庄一个胡同内,胡同深处极窄,仅容一人。每天深夜,孙玉兰拄着拐棍,颤巍巍地迈着三寸金莲,迈过枣庄小路上散尽的热气,迈过小胡同内的凸凹不平,轻轻打开房东家的铁大门,再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来到四楼。这是一室一厅,室内的孙女已经睡熟。小小的厅内摆着一张小床,正对着床的天花板吸着一团散开的氢气球,像一只轻盈的花灯。床边则杂乱地堆着她捡拾来的破烂,有瓶子、衣服、球鞋等。

  厨房里还有半盘剩菜,是炒木耳。她端过来盘子,弯腰坐在小板凳上吃。这木耳是她几天前在垃圾堆上捡的。还捡了半塑料袋海带,现在泡在一个饭缸内。大半袋新郑大枣都发霉了,她不舍得扔。

  她捡的破烂,有的卖掉,有的自用。现在大儿子身上穿的棉袄,就是捡的,很合身,也暖和。两天前她还在一个垃圾堆上遇到一双球鞋,拿起来一看,还半新呢,兴冲冲拿回家,没想大儿子伸脚一试,鞋号太小,脚挤不进去。

  大儿子在另外一个单间住,由孙玉兰每月付房租。大儿子杨传顺今年60岁,患有胃溃疡,病发的时候疼得打滚儿。今年4月,病痛难忍,被孙玉兰接来郑州照顾。

  相依为命的孙女为二儿子所弃,二儿子多年前远赴黑龙江,常年不回。孙女完全由孙玉兰抚养长大。今年已经27岁的她中专毕业,在郑州一家小工厂上班,工资很低。

  三个心愿

  回老家看看弟弟和她收养的孩子,帮大儿子治好病,去黑龙江看看二儿子

  夜已深,人难眠。孙玉兰心里还在惦记着老家的另外一个孩子。

  12年前的一天,在周口市鹿邑县贾滩乡孙新楼村,一个男人抱着一岁的男孩,鬼鬼祟祟,被孙玉兰撞见。男人是孩子的亲生父亲,闪烁其词间透露出男孩患有“脑子上的病”,将来必成家庭累赘,欲弃于村边荒草中。问男孩名字,只说叫“小羔”。看着小羔红扑扑的脸蛋,孙玉兰力劝男人未果,便要自己抱回家养,男人不肯。孙玉兰说:“是把孩子扔了,还是给我,你回家商量商量。”第二天,男人把男婴送到了孙玉兰家。

  12年后的今天,小羔13岁,由于先天性脑病,智力发育不良,但靠着孙玉兰的抚养和供给,他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现在住在孙玉兰的弟弟家里。“今天,小羔吃好没?现在,小羔睡好没?”

  孙玉兰喃喃着,突然流下了眼泪。

  她很想念小羔,说等自己攒足了钱,要回趟周口老家,给小羔买漂亮的衣裳和新书包,再看一看自己70多岁的弟弟。

  除此之外,她还有两个心愿,用卖气球的钱给大儿子治好胃病,将来能去趟黑龙江,看看二儿子。

  传递温情

  一个陌生女孩将老人的故事发在博客上,经网友转载,引发众人关注

  默默地,孙玉兰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心愿。但她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一个陌生的女孩,那么关注她,搀起她的胳膊,扶她走路,陪她流眼泪。

  26岁女孩白雪娇,在河南科技专修学院学生处工作,每天她从住处骑车到河南财经学院,再从河南财经学院坐校车上班。路上经过枣庄,很多次,她看到卖气球的老奶奶举着五颜六色的氢气球,“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尤其是晚上有几次回家晚了,夜色中她看见老奶奶还在卖气球,而买的人却很少。

  卖气球老奶奶的身影在白雪娇眼前挥之不去,让她“失眠了好几天”。11月24日晚,她“跨出那一步”来到老奶奶跟前,“伸出手”买了一只气球,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情况。四天后的深夜,白雪娇走进枣庄,边走边问,问了卖报纸的大叔、卖红薯的大姐、卖围巾的妹妹、看车的阿姨、做烧饼的年轻人等,终于找到了老人的住处。

  白雪娇将老奶奶卖气球之事图文并茂地发在自己名为“中原小白”的博客上。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所说的“跨出那一步”和“伸出手”,几天后成了郑州这个寒冬热烘烘的两个词组。12月1日,一位大河网友看到她的博文后有所触动,全文转载到大河论坛上。一时间,“气球奶奶”的故事成为热点话题,众多网友跟帖,认为老奶奶“自食其力、值得尊重”、“看了欲哭”、“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去买老奶奶一个气球,帮她完成自己的心愿。甚至还有网友在白雪娇的博客上留言,要具体地点,准备去周口探望老奶奶的弟弟。

  受网友鼓励,白雪娇动员了学校10名教师和一些学生,决定于12月6日下午1时在枣庄附近帮老人卖气球。

  记者手记

  也许还有很多“气球奶奶”……

  12月2日获得线索,晚上7时多我来到了经三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向北往白雪娇博客上说的那家超市走。经过几个路口,我看到了至少8名乞讨者。他们或走或蹲或跪或趴在地上,举着缸子乞求甚至哀求着,假声哭泣着,转过头复又面无表情。

  “气球奶奶”孙玉兰说起自己拒绝乞讨的坚定眼神让我难忘。她没有更多词汇,只是说为了“名誉”,但我从她的倔强和坚强里读出了“人的尊严”。或许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时候我对乞讨者都是保持沉默,面对83岁的孙玉兰,我却深感敬佩。也许,这也是女孩白雪娇“说不出来的感受”的感受吧。

  当天夜里采访时,恰遇白雪娇,一名戴着眼镜的文弱女孩。她蹲在老人身边,帮助理顺拴气球的绳索。有买气球的过来,她很高兴,赶紧站起来搭话,对方最终没买,她又很失落,望着离去的背影发呆。在一起去老人租住处的路上,她时刻搀扶着老人的胳膊,看见地上的空瓶子,弯腰去捡。当老人讲起“小羔”流下眼泪时,她伸出袖子帮老人擦。

  一老一少,两个看似已经彼此熟悉的陌生人,内心一定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面对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老人只是说:“她是老师,是最好的。”白雪娇说:“您别叫我老师,叫我小白。”

  在她们作如上对话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街头,夜色中,寒风凛冽,感恩节前夜,郑州工人路与伊河路交叉口,一位老大娘在一堆布娃娃中蜷缩过夜的情景。我没有买她的布娃娃,没有为她写一篇博客,没有为她做力所能及可以让她内心获得一点点温暖的事情。

  也许还有很多个类似的她。她极可能像“气球奶奶”一样贫穷,也极可能像“气球奶奶”一样怀着自己小小的心愿,虽然那心愿很遥远……

  12月2日夜深人静,我和白雪娇一起走出枣庄,在十字路口道别,我问:“你去哪个方向?”她指指南,快步走了。我想再说一句什么,已来不及。

  “等着我,周六我会去买气球。”我默默地说。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情感美文

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