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与驸马的来历_公主与驸马称呼的由来溯源
我们将皇帝的女儿成为“公主”,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这在现代的戏曲、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但这种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始于哪个朝代呢?且待乐奀一起看看“公主”和“驸马”的由来与变迁。
“公主”称呼的溯源与由来
“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的史籍记载是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古时候,一般都是由父亲主持自己女儿的婚事。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西周第十一任天子姬静即周宣王执政期间,遇到自己的女儿要下嫁于诸侯,同样要有人主婚,可是周宣王觉得自己身为“九五之尊”的一国之君,亲自为女儿主婚,岂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谁配得上主持这样的大事呢?最后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让仅次于王“公”来为他的女儿主持婚礼,而一般的“侯”根本就不够格。“主”,是主婚的意思;顾名思义,“公主”就是由“公”“主”婚。
秦汉以后,政府明文规定由朝臣“三公”代皇帝天子主婚。所谓“三公”,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政最高长官: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因由“三公”代天子主婚,所以就把皇帝的女儿叫公主。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长”和“大”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用此称谓。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之女才能称公主,诸候王的女儿就称为翁主了。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下的解释是“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日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其主其婚也。”
“驸马”的本义与含义变迁
“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顾名思义,驸马都尉(又叫副马都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
“副车”的来历传说。话说秦始皇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
汉武帝时期,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分别掌管正车、副车、御林骑。驸马都尉属于皇帝的近侍官,年俸两千石,但西汉时期该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由帝婿担任。《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载:“皇女红夫,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即是说:东汉馆陶公主嫁的恰巧是个驸马都尉,这可能也是最早的驸马都尉为帝婿的文字记载。
魏晋时期,才出现派帝婿做驸马。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晋代杜预娶司马昭之妹高陆公主,为司马懿的女婿;后来司马炎称帝建晋,追尊司马懿为宣帝,授杜预为驸马都尉。东晋的刘恢、桓温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驸马都尉。到南北朝,凡作了皇帝女婿的人,无论是否擅长训马,都被拜作驸马都尉了。从此之后,皇帝的女儿都加此称号,驸马不再是一个实际的官职,而成了皇帝乘龙快婿的同义词。北宋王钦若在《册府元龟》中说,驸马都尉一职,“至晋乃专拜尚公主者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附马都尉,故谓之附马。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丈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驸马”到清朝又改称“额驸”。《清史稿·志九十二》载:“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
“金龟婿”美称的由来
将有身份的丈夫称为“金龟婿”这个美称,出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写一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时,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一刻千金的春宵。
将丈夫称之为“金龟婿“,与唐代官员的佩饰有关。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可见,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还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但无论所指为何,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但在现代汉语中,其“贵”的含义正在逐渐减弱,而“富”的含义却有逐日加强之势。
与“乘龙快婿”、“东床婿”指“女儿的配偶”不同,金龟婿侧重于指“女子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