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死亡之谜 李世民死亡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朝历代公认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死也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谜团之一,有人说他是死在一个古印度方士的手上,那么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吗?李世民原本对神仙方士是嗤之以鼻的,却又是怎么让外来的方士给害了呢?
一、李世民是怎么死的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任皇帝,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关于死因,说法如下:
1、患痢疾而死
2、太子承乾被废和魏王泰被黜导致李世民精神上的郁郁寡欢,使得他的身体健康下降。以前很少服药的唐太宗,这时便开始服食药石了。此外影响他健康状况下降的另一个事件是贞观十九年征伐的失败,《旧唐书·刘泊传》载,唐太宗于这年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所谓“不康”,是指“病痈”。年底 ,唐太宗退至并州休整,次年三月返 回京师。由于长途跋涉,归程劳累,再加上战争失利,心情郁闷,回到京城后再次病倒 。唐太宗的身体时好时坏,在连续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早年的“气疾”外,又相继息有“痈疾 ”、胃病、感冒、风疾等多种疾病。积极的药物治疗并未见有所好转,把希望寄托在方士的丹药,想通过长生不老药收到奇效。唐太宗在连续服食了一两年的道家丹药仍不见药效后,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外的方士。大臣们为了迎合他的这种心理,向他推荐了印度方士,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 649年)春,丹药终于出炉,崔敦礼等赶紧捧送入宫,正在病中的唐太宗见到盼望已久的古印度方士炼出的仙丹,如获至宝,按照那罗迩娑婆寐的嘱咐,依法服食。然而,唐太宗万万没有想到,长生药竞成了催命药,他在三月吃下丹药,身体顿觉不适,病情大为加剧,竟导致“暴疾”,没过两个月就死去了,享年只有52岁。
3、晚年远征高丽,战事不利,太宗本人被流矢所伤,回朝以后箭伤恶化,且忧愤交加而亡。
二、李世民帝号
李世民的帝号是唐太宗,公元626年9月登基,改国号为贞观,期间治理国家的政策,被称为“贞观之治”。司马光曾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唐太宗之所以受到这么高的评价,与他的政治生平和业绩作为是分不开的。
三、李世民个人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李世民称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设立安西四镇等。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四、李世民政变
秦王李世民战功赫赫,深受唐高祖赏识。加上,李世民手中的全权越来越大,引来了太子李建成的担忧。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谋对付李世民,屡次加害于他。
李渊知道三兄弟有很大的矛盾,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想因为偏爱某一个儿子,而引来其他儿子的猜忌和陷害。李渊决定召见三位儿子,李世民知道此次前去必定充满了危机。在门下客房玄龄和尉迟德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不能让自己成为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李世民率先在玄武门进行了埋伏,他早早收买了李建成部下的将领常何。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向他们发射弓箭,随后李元吉上前抢夺李世民的弓箭,拿着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此时尉迟德从后方进攻,发射弓箭将李元吉射死。太子率兵和李世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尉迟德提着李元吉的人头来到了城头之上,这下双方停止了战斗,随后李世民杀掉了李建成。
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打响了自己的权力保卫战,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储君。但是,他也成为了儒家代表的讨伐对象,认为他杀兄这一做法,太过残忍。
李渊迟迟等不来李世民三兄弟,他已经料到大事发生了。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三天之后,李渊下令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过了几天后,李渊表示禅位于李世民。
五、李世民贞观之治
1、在政事上,李世民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并且倡导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经派遣房玄龄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员的业绩,在全国范围内巡察,整顿风评。唐太宗亲自选拔地方官,并且将他们的功劳和过失写在宫中屏风上,确保政治上的清明。除此之外,唐太宗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要轮流值班,以便朝廷即时召见。
2、在军事上,李世民派遣李靖到塞北平定突厥,在李世民的军事战略之下,突厥被唐朝所灭。这一战让西域各国的首领记住了唐太宗李世民,此后尊称他为“天可汗”。唐朝建立之初,常常会受到少数民族的侵犯,尤其以突厥为最盛。当时,突厥首领率兵进攻长安,成为威胁唐朝统治和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唐太宗在位年间,加强了对经济和军事的建设,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得以增长,唐太宗的政权就得以稳固,此时他有能力应对前来进攻的突厥族。在政策上,唐太宗实行招安和怀柔政策,唐太宗不提倡使用武力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唐太宗推行友善和谐相处原则,和吐谷浑和突厥实行友好往来政策。唐太宗这一做法,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他们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和唐朝友好往来。唐太宗这一怀柔政策进一步稳定了唐朝的政权统治和社会安定。
3、在经济上,唐太宗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且减少了农民的赋税,让百姓能安定生产生活。对于商业,唐太宗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在政策的鼓动之下,各地商品经济逐渐萌芽和发展,推动了唐朝经济发展。
4、在外交上,唐太宗积极和其他国家展开友好外交政策,使国内外保持密切频繁的联系。促进了唐朝和印度、吐蕃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5、在文化上,唐太宗重视教育的发展,他在唐朝首都设立弘文馆,欢迎各地学子来此交流。唐太宗酷爱书法和诗歌,在他的推动下,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众所周知的唐朝诗歌,在唐太宗年间,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萌芽和发展。唐太宗喜欢作诗,在他的影响下,想进入仕途的学子们纷纷提高自己在书法和诗歌上的造诣。
唐太宗的一生 ,前期对神仙方术是不屑一顾又批判的态度,后期对仙方丹药很是依赖,结果死在古印度方士的手下,这着实让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