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 10 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 10 年,发展出了很多基于互联网的新服务、新行业,「互联网+」的概念也使一些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升级,但同时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泡沫。在 2016 年年底这个时间点上,回顾这一年的变化,哪些互联网行业或者说商业模式在由盛转衰?
2016年,资本寒冬、互联网下半场,这些是都是媒体经常提的概念,而身边在创业的朋友普遍也在反映环境越来越难,房租、招人、流量哪一个环境都可能是压垮创业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一名在鹅厂呆着的互联网技术从业者,尽管从来没创业过,但是从2012年就有关注互联网创业,也比CCTV早一个星期邀请了36kr的联合创始人来分享,比大多数科技媒体更早关注到国内的智能硬件领域的创客们(比如说柴火创客空间、新车间),我忍不住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智能硬件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硬件创业开模成本高,不少企业基本开完第一次模具,上了一次众筹,就把钱花完了,而且市场反映也不行,就只好关门走人。
媒体虽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收入依赖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但是也刚好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反映行业景气情况,某排名靠前的智能硬件领域垂直媒体,2016年上半年已经没有收到1分钱广告费了,这家媒体只好转型关注AI、大数据等垂直领域。
2.传统数据中心IDC
云计算时代的Iaas、Paas服务对于高TCO(总持有成本)的IDC冲击很大,腾讯云自己就保持了多年的100%以上的增长速率,有不少蛋糕就是来自于传统的IDC市场,互联网企业本身也希望获得更加灵活、高可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IDC的易用性、可扩展性和云计算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且不少传统IT项目迁移到云上的TCO只有之前的1/3甚至更低,传统IDC们也在积极转型,我看到甚至连外包公司都开始做自己的云服务。
3.传统软件外包&卖license
Saas的流行、移动端的流行,对于传统的管理软件外包企业冲击不小,不少小企业直接用Saas服务来管理公司的财务、法务、研发流程,有一部分ISV已经开始转型公众号生态里的saas服务开发。
我认识的一些传统的OA开发商、财务软件开发商现在都在积极入驻比如微信企业号的服务市场,同时另一方面积极的把自己的软件Saas化,而不再按照以前的方式卖硬件+软件license。
4.互联网金融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长期还是看好,短期内由于太多小贷企业、P2P企业非法集资或者是自融、或者是完全没做风控,把资金借给大量本来没有借款资格的用户(比如近期的裸条事件),还款期一到,大量的坏账,商业模式完全无法持续,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领域跑路事件频发的原因。
我认识的一家国内排名靠前的P2P企业,交易额数百亿,坏账率有3%+,利润还不够拨备坏账的,不少总监乃至高层管理人员即将或已经离职。当然我们也能看到监管层在积极制定相关规则,但是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有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关门,这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有位互联网金融从业的朋友在一次饭局中调侃到,银行贷款部门如果发现申请人是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贷款或者是信用卡额度都会调低不少。
小结一下:
关于行业变迁背后的力量,知名设计咨询机构IDEO有发布过一份HCD(以人为本的设计)的方法论,里面提到了用户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三大要素。
(From IDEO HCD-Toolkit)
面向移动互联网方面:
①移动互联网工具型产品已难以成长。移动互联网红利在14年就已经关上了大门,现在做工具型APP,在没法自增长的情况下几乎无成长可能。因为工具型产品在推广上已经完全难以向如下图形成正向良性循环。
原因:获客成本太高,工具型APP营收较为单一。投入带来的用户产出远不能覆盖成本。
所以,仔细翻看下这俩年AppStore和各安卓应用市场的榜单,就不难发现,工具型APP已经接近俩年没有黑马出现。
另外,上面的回答中有人提及到应用市场,这一点也是感同身受,13年的时候360、豌豆荚等在应用市场上绝对是霸主,可如今被各种硬核(手机厂商)商店挤兑了下去。这里给一个我们产品的各应用市场新增用户排序图(top10中,硬核占了6席且靠前)
想到13、14年时,这个新增排序应该是:360、百度、应用宝、豌豆荚这样,他们彼此竞争打战,可又有多少人想到,其中的他们部分是被硬核干掉的。
②用户量比拼的时代过去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人群几乎已经被洗净,这意味着抢占更多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一个跨界被干掉的时代,因为大家都开始比拼一个东西,那就是用户时间。如一个小说APP可能被一个短视频APP给干掉了,因为大家看短视频的时间越来越多的背后,是小说APP被启动的频次和时间都变少了。这个经典的例子可参考Facebook,Facebook这俩年对外公布的一个关键性产品数据,就是用户使用时长。而这背后的用户时长打造了Facebook强有力的商业变现能力,广告营收的不断超出预期。这个趋势,大家可以好好探索下UC浏览器为何要改名为UC头条。此文有更细致阐述,感兴趣可点击了解
③共享经济模式的极速“退烧”(用退烧更严谨些)。曾几何时,以airbnb、uber的共享经济模式让很多创业者发现了新大陆。即,在大流量主寡头的时代,创业折腾C端产品已经没法进入竞争的时候,那就依托高频活跃的小B(平台的服务者,依托平台赚钱)打造成服务交易平台。于是,15年初到16年初,但凡大家能想到的共享,都涌现了各种创业公司,如共享玩具、共享车位、共享办公器材等。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就知道共享经济模式受各种关键因素制约。如家政阿姨共享就不一定是个好模式,因为平台在促成一次交易后,阿姨和客户很容易形成线下私下交易且可能达成更便宜的订单。而uber打车就难以形成线下私下交易,因为服务地点不一样,一部车不可能实时跟踪某客户的打车需求。另外,关于共享经济模式,此文有更细致阐述,感兴趣可点击了解
④资本风向的快速变脸。13、14年是用户量为王的时代,你创业,只要你用户量足够,估值一直涨;15年是交易流水为王的时代,你创业,只要你平台流水够高,估值不可限量,所以这个时代催生了游戏、电商等刷流水的产业;16年是你挣不挣钱的时代,用户量多但难变现,交易流水大但是亏钱,那资本也不会看好。所以这段时间最惨的创业者就是,放弃了一切创业,好不容易把用户量做大了,风口改成交易流水了,然后创业者胆子一大不顾成本把流水弄上来了,资本又要求要赚钱了。每一步都是慢半拍,这样的创业者过去几年数不胜数,当然或许也包括我自己。这个资本变脸对电商和游戏行业带来的打击很大,我在广州接触了比较多的手游厂商,今年尤为困难,昔日的月流水3000万在今日屁都不是。况且鬼知道那背后3000万流水怎么来的,你行你给我赚钱。
所以,成功的创业者是要比资本快半拍的,如果资本已经看到了风口,意味着你已经错过了,只能羡慕。不具备强大加速度能力的人(这种人少得可忽略),创业时请勿追逐资本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