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退出1500米自由泳争夺 为备战奥运做长远打算:新华网消息,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大庆7月28日确认,为保障孙杨的身体健康,这位已连续参加多场高强度比赛的中国泳军队长将退出世锦赛男子1500米自由泳争夺。
本次世锦赛,孙杨连续夺得200米和400米自由泳金牌,但在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因体力不济,最终位列第五名。尽管如此,孙杨赛后仍然表示,如果队里需要,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参加1500米自由泳比拼。
对此,刘大庆表示:“由于本次世锦赛孙杨连续参加高强度比赛,为保护他的身体,保障他的健康,并为备战东京奥运会做长远打算,他将不参加本次世锦赛1500米自由泳比赛。感谢关心和支持孙杨以及中国游泳的所有人。”
而在此前一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大庆已经对孙杨兼项太多很吃力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他表示:“未来究竟参加什么项目是要看他储备的情况再做评估。
我们是希望他通过训练提高整体实力,并不是一定要在东京奥运会比800米自由泳。我们不是一定要他拿这枚金牌,我们不会要求他一定游。我们的目的是让他把个体的能力做强、做大。”
训练重心已然转移
长距离自由泳项目是孙杨成名的项目。2011年上海世锦赛,他在800米自由泳项目收获个人第一枚世界大赛金牌。随后的2013年和2015年世锦赛,他又两次卫冕这一项目,实现三连冠。
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他也曾夺得2011年、2013年世锦赛以及2012年奥运会冠军,至今保持着该项目世界纪录。
之后,孙杨开始长改短:伦敦奥运会,他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中尝试200米自由泳,结果轻松获得银牌。
四年前的巴塞罗那世锦赛,他没有参加200米自由泳的角逐,但当时朱志根留下一句话:“他在这个项目上绝对具有竞争力。”喀山世锦赛,孙杨第一次尝试200米自由泳拿到银牌,但最终因为心脏不适退出1500米自由泳。
如今,孙杨如愿成功统治200米和400米两个中距离的项目,但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其在长距离项目上比赛能力逐渐下降。
今年4月的全国游泳冠军赛800米自由泳比赛,孙杨游出7分48秒33的好成绩,列今年世界第三位,但业内普遍不看好他在布达佩斯世锦赛上再夺这一项目金牌。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孙杨本赛季的最好成绩仅列世界第18位,也不具备竞争力。
本届世锦赛前,孙杨甚至透露,教练原本希望他放弃长距离项目,专注于两个中距离项目,并集中精力冲击400米世界纪录。“但我还是想多游几个项目。”孙杨说,“看看自己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技术:“长短”完全不同
孙杨想完成“长短通吃”的壮举让人期待,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想要从“中长距离之王”变身为“全能王”,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虽然同为自由泳,但中长距离讲究耐力,短距离讲究爆发力,技术不同,训练手段也完全不同。想要在两者之中轻松“切换”,难度不小。
前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短距离和1500米的训练是完全不一样的,强度与数量完全背离。”
就训练而言,长距离是有氧为主,短距离是无氧为主,两者难以兼顾。从里约奥运会开始,孙杨的训练重心已经开始转移,不再强调耐力,而更偏重于力量。
体力:魔鬼赛程拖垮劳模
除了技术、训练手段上的迥异之外,保存良好的体力和竞技状态,也是对孙杨能否实现“长短通吃”的一大考验。
世锦赛开赛四天,孙杨就比了7场比赛,其中还有800米的高负荷长距离项目。这对他的体力是极大考验。体力怎样恢复,恢复到几成,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发挥。
在参加800米比赛的选手中,只有孙杨参加了200米角逐,“再加上还参加了400米比赛,体力消耗太大了。我尽力了,尽力了,但真的太累了。”
我们不能忘了中国长距离名将张琳的教训:山东全运会,张琳也曾出战6个项目,被誉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短短四年后,这位曾经的世界冠军名落孙山,连续作战导致的神经性疲劳和训练能力下降,最终毁掉这颗新星的前程。
历史上“长距离之王”、澳大利亚名将哈克特曾经创造过在2005年世锦赛上夺取400米、800米、1500米金牌,拿下200米银牌的壮举。
虽然有先例在前,但哈克特平日训练并没有贸然放弃1500米。陈运鹏早就提醒:“超长距离的训练是一个基础和保护绳。它可以有效保护肌肉,保护训练以后的恢复以及抵抗高强度无氧训练的能力。”
哈克特因为保证了1500米的训练,才可以“做加量”去尝试中短距离,而孙杨早就放弃了1500米,已把技术特点完全改变的同时,再去“重拾”超长距离,显然得不偿失。加上26岁已不再年轻,孙杨想要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大满贯”,谈何容易?
这一次的世锦赛是块试金石,需要孙杨为自己的前程慎重考虑:鱼和熊掌,到底能否兼得?中国游泳队也该为他多考虑一些:每一届比赛单靠这个孙杨,累垮了劳模,真的合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