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徐超 实习记者黄凯茜)伴随着哀乐,丁志健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于7月25日上午7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
终年34岁的丁志健因“7·21”暴雨,驾驶自己的越野车回家途中,在北京二环路广渠门桥附近不幸遇难。他是北京一出版公司旗下幼儿刊物的编辑部主任,北大研究生毕业。
一个风华正茂的私家车主,因为一场大雨,竟然活活淹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主干道上。丁志健的遭遇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与争议。
连日来,财新记者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当事人家属和目击者,初步弄清了丁志健的丧生细节。
暴雨归途
7月21日下午,丁志健出门前往位于北京两广路上的光明日报社附近一个地点,与同为出版行业的朋友谈业务推进的事情。
约好见面的时间是下午2点多。出门前,妻子略有不满,说都周末了怎么还要谈事情,也不是非常紧要,在家陪陪孩子多好,何况外面要下大雨。夫妻俩说好,大约下午4点多妻子给丁志健打电话,让他谈完事情了就早点回家。
下午4点多,妻子给丁志健打了电话,叮嘱他早些回家,此时外面已经下起大雨。丁志健在电话里回复说,回家路上应该不会有问题。下午5点多,有些焦急的妻子再次拨通了电话,丁志健答应回家吃饭。
傍晚7点半左右谈完事,丁志健说要回家同小孩一起吃饭,告别朋友,驾驶着自家的黑色现代途胜SUV,自西向东,沿两广路经广渠门方向,驶向位于甘露园的家,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最终成为他的不归路。
水漫广渠门
北京广渠门桥通车于1989年4月,位于广渠路与东南外二环相交处,西起铁路桥,向东上跨护城河、二环路,与广渠门外大街相接。共有快、慢车桥,匝道桥,三层互通。铁路桥周围地形有一定下凹,成为夏汛时积水容易汇集之处。
比地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更为复杂的是庞大的地下管道结构。煤气、电力、热气、上水、排水,五种管道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在地下两三米至十几米的空间井然有序的排列,维持着地上世界的正常运转。但是,当这些管道出现问题时,地上世界的平静可能瞬间就会被轻而易举打乱。
地下的排水管道所行并非直线。经路面雨箅子收集的积水,在抽水泵吸力的牵引下,沿着自东向西的方向平行于广渠门内大街汇集到夕照寺街,然后进入夕照寺泵站的集水池,再由抽水泵排入支管,之后汇至宽5米左右的方沟,方沟的出口就是广渠门桥下的护城河。自这里,铁路桥下的积水汇入护城河。
广渠门附近的气象记录显示,7月21日当天,铁路桥降雨量达到196毫米,其中140毫米的降雨高密度集中于晚6点至9点时段。
根据北京市排水集团的记录,当天18点40分开始,夕照寺街附近四个排水井开始向上冒水,19点20分,又有十个井冒水,水高达1.5米左右。与分布在铁路桥最低点收集积水的雨箅子和排水井不同,这些分布在广渠门内大街和夕照寺街的排水井尽管也收集路面积水,不经过泵站,是直接汇入同一个方沟再汇至护城河。
7月21日晚,由于降雨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护城河退洪变慢,河水迅速上涨淹没方沟,短时间内即越过护城河桥栏。1米多高的水淹没了桥栏和其他地上设施,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河水形成强大的推力寻找出口,方沟出口处的阀门在河水的推力下反向倾斜,破势的河水沿着方沟涌向支管、井口,倒灌广渠门内大街与夕照寺交接的地方,并迅速流向最近的下凹处──铁路桥下的主路和辅路。
一位匿名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当晚6点20分也就是井开始冒水的时间,夕照寺泵站的四个抽水泵正在满负荷运转。四个抽水泵中有两个90千瓦的大泵,一个55千瓦的中泵和一个22千瓦的小泵。四泵同时运行,每小时能排水522万升,“平时小雨中雨一两个泵就够了”。
监测记录显示,自6点20分开始,四个泵的工作时间在290分钟至320分钟左右。然而在护城河与铁路桥下的路段形成倒灌回流后,这样的排水相当于是在回流中形成一个“死循环”,水排入护城河再回流至泵站,泵站再将水排入护城河。这时铁道桥下的积水由三部分组成,原有不能排出的积水、护城河倒灌的水和新下的雨水,“抽水设备相当于作无用功”。
上述匿名人士表示,这并不是泵站第一次出现倒灌问题,两三年前就曾发生过一次,他也曾看到相关报告。“不是设备(抽水泵)不行,而是河道的问题”。
附近东花商街做生意的商贩们告诉财新记者,当晚本来渐进上涨的水突然一下子就涨起来,“像浪一样打过来”。
这些危险的信号并没有及时传递给丁志健,多位曾在现场围观的群众表示,铁路桥附近没有任何警示,也没有交警疏导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