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每分1人猝死|每分钟约1人心脏性猝死(3)


预防心脏性猝死有处方
针对以上引发因素,高恒波给出了预防心脏性猝死的综合处方——
1、有病及时就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其预防要对那些潜在性的慢性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正规的治疗,做到自已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
2、坚持每天适量运动
这样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对不孕不育患者来说,坚持运动也能提高生育能力!
3、及时疏解心理压力,尽力保持心情舒畅
烦闷、焦虑、忧伤等不良情 绪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必须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发现自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调整,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互 相倾诉能减轻压力;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客观地认识自己,制订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防止压力太大。
4、适度休息
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应停止工作。
5、定期体检
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年龄段 的人,也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每年作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它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 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如果有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家族遗传史,除常规体检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此外,已经患有慢性 疾病的中年人应该制订一个适度的工作、生活时间表,切不可长时间地透支体力。通过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健康问题。
—如何抢救猝死?—
心脏骤停后10分钟,人体将达到生命的极限,在这段时间里,每延迟1分钟,会降低10%的希望。正确的抢救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或可帮助被施救者突破生命的极限。
急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
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应使气道通畅
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第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猝死后立 即维持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功能,防止脑水肿。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病人口中 (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也可用简易面罩呼吸器(507)接氧气后加压给氧,如复苏无效,则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后可接人工呼吸器 或呼吸机,以及时有效给氧消除或减轻因缺氧所致的脑损害。
第三,进行人工循环的急救
人工循环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三方面。保健品也是很多慢性病患者必备之物哦!
家属为患者进行院外急救主 要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心脏按压的方法要正确,施救者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 生,按压时双臂伸直,用力要平稳均匀,按压力要足够大,需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 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从而使循环恢复。按压有效后可触到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看到患者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按压有效的指征是: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血压:收缩压在7999.32帕左右;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按压时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积血、血气胸等。
其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2/30的比例循环多次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因考虑到90%猝死患者是室颤,故不一定非有心电图证实,可进行盲目除颤,电极板分别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心尖部,紧贴胸壁,用200-300瓦除颤,不成功可多次进行。
药物注射,目前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或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并给以适量的碳酸氢钠,这样可起到心脏内直接注射作用,又不影响心脏按压措施进行。心内注射只于静脉输液或气管插管之前采用。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的不同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肺复苏成功后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防止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处理的关键。冬季高雪压患者应适当的减肥,有益健康!
当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徒手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
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搏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基因检测不治已病治未病—
有没有其他科学手段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身体状况呢?基因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提示。
2012年《都市健康人》在三期杂志中都有提到三易基因检测,只是从口腔用棉签刮一刮,取上皮细胞就能检测了。通过基因检测,人体的重大疾病隐患就能及早发现,就能防病于未然。
猝死基因检测可从家族性长 Q-T间期综合征及并发的心律失常、心肌细胞钾钠离子通道等基因检测开始,检测KCNQ1、KCNE1、KCNE4、SCN5A、ACE、AGTR1等多 条基因预测发病风险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方案,避免惨剧发生。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概率90%,8分钟降至20%!
台湾大学医院进行“心因性 猝死”基因研究,通过采血与DNA分析仪进行研究,发现许多外表看似健康、无心脏病、会不定时昏倒的个案,是因有7个不同部位的基因突变,才会时时面临猝 死危机。7个不同基因的突变,代表7种成因的心脏病。基因译码后,医生对这类病人可以“对症下药”。专家认为,家族中如果曾经有人猝死,其他成员都可能是 猝死的高危险群。这种基因上的变异,如果父母都有,传给下一代的机率高达二分之一。
台大研究发现,如果曾经有 莫名其妙昏倒的经验,则要小心,这或许是因为此人身上带有“猝死基因”。研究中,一对父子经常因为激烈运动昏倒,对照研究,是基因出了问题。还有一个家族 中,父母、兄弟、叔叔加起来共5人,全都有猝死基因,因为猝死基因是显性遗传,父母都有,遗传机率高达二分之一。这种基因缺陷容易导致心律不整。
台大心脏内科医师提醒,如果曾经不明原因昏倒,或者家中有人曾经猝死,最好检查一下心脏,甚至做基因抽血检验,可以及早通过药物控制,学习养生知识,避免激烈运动,导致猝死。
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赖凌平表示,遗传性的心因性猝死(与心脏相关的猝死)通常发生在外表完全正常,也没有心脏病史的人。一些见诸报章杂志的报导,像是著名美式足球球星掷球时暴毙、善泳者不明原因溺毙等事件,其中就有不少是这类病患。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 孩子会打洞。”这句顺口溜说的意思是,所有生命特征都是由遗传决定的。人类也不例外,人体约有3万个基因,由于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等因素导致的疾病就叫 做基因病。现在医学研究发现,人类疾病除了外伤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有遗传倾向,都与基因改变有关。十 年前人们还不知基因检测为何物,而现在基因诊断已经用于临床,早期基因测序,可有效防治某些疾病的发生,也可避免病魔的偷袭。

相关阅读tag

每日推荐

情感美文tag

图集推荐